在这之后,朱元璋都曾令各地举贤进能。明初吏治之所以比较清明,显然和他重用文人是大有关系的。综括起来,朱元璋采用文人们的建议不外两点:一,管束军士,不妄杀掠,二,革除弊政,兴利便民。02 朱元璋取得天下后屠戮文人的原因:巩固政权 朱元璋黄袍加身以后,便一反常态,转而屠戮文人了。
朱元璋如何掩盖打天下与坐天下时的血腥屠杀记录 现在许多通俗读物和影视剧一谈起朱元璋的“我的奋斗”史,就唾沫横飞,极尽美化粉饰之能事,什么大仁大义,怀救民于水火之心,军队纪律严明,不杀不抢,恨不得把淮西武装集团粉饰成人民子弟兵。
第一个方面,朱元璋父子俩都坚持“杀鞑子”的政策。朱元璋最早在《奉天讨元北伐檄文》中就有提到:“驱除鞑虏,恢复中华,立纲陈纪,救济斯民”,朱元璋起义的口号就是驱逐蒙古人,恢复汉人的统治,这才以吴王的身份招揽来起义大军。朱棣也是如此。
等太子回到宫中,朱元璋才语重心长的对太子说:“你看农民生活是如此艰苦,他们身不离田地,手不离犁锄,辛苦劳作一年下来,也不过是住在茅草屋里,吃的是粗茶淡饭,这已经是好年景了。而国家的一切费用都是从他们身上出的。
但是元朝统治之下,百姓的生活过的确实是黑暗。尤其是到元朝末年,百姓可谓是民不聊生。而这样的一个朝代,朱元璋为何称作是元以宽失天下?朕观元朝之失天下,失在太宽。昔秦失于暴,汉兴济之以宽,以宽济猛,是为得之。今元朝失之于宽,故朕济之以猛,宽猛相济,惟务适宜尔。
朱元璋时常告诫说,我之所以要你每日和群臣见面,不断听群臣意见,批阅各地奏章,学习治国之道,目的是为了让你牢记几个原则:第一是仁,能仁才不会失于疏暴;第二是明,能明才不会惑于奸佞;第三是勤,只有勤恳才不会沉溺于安逸;第四是断,能断不致牵于文法。
滞雨》李商隐 滞雨长安夜,残灯独客愁。故乡云水地,归梦不宜秋。《送吴十九往沅陵》【唐】王昌龄 沅江流水到辰阳,溪口逢君驿路长。远谪谁知望雷雨,明年春水共还乡。《思江南》【唐】方干 昨日草枯今日青,羁人又动故乡情。夜来有梦登归路,不到桐庐已及明。
关于思乡的古诗《杂诗》【唐】王维君自故乡来,应知故乡事。来日绮窗前,寒梅着花未?《回乡偶书》【唐】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。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? 《渡汉江》【唐】宋之问岭外音书断,经冬复立春。近乡情更怯,不敢问来人。 《次北固山下》【唐】王湾客路青山外,行舟绿水前。
此夜曲中闻折柳,何人不起故园情?——李白 50、无穷无尽是离愁,天涯地角寻思遍。——晏殊 5不见去年人,泪满春衫袖。——欧阳修 5浮云游子意,落日故人情。——李白 5劝君更进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——王维 5离人无语消魂,细雨斜风掩门。
文字狱,就是满清政府作为控制全中国的主要手段。以康熙二年的发生的《明史》案为例。这是康熙年间发生的最大的文字狱之一。明史案起于浙江湖州人庄廷珑。庄廷珑,家中豪富,在明亡之后,想写一部《明史》留名于世,于是搜罗资料,开始编撰。
文字狱对社会的危害:给思想文化、士人风气带来恶劣影响:文人写书不是为了研究问题,而是为了生计。
诋毁大清的风,其罪当诛,可怜一介书生有口难辩,眼睁睁地掉了脑袋。“夺朱非正色,异种亦称王”乾隆年间,礼部侍郎沈德潜在《咏黑牡丹》诗中有“夺朱非正色,异种亦称王”之句,朝廷认为是影射满洲人以异族夺取朱明皇位,虽死,仍被下令剖棺锉尸。
此是雍正朝的一件文字狱案。雍正八年(1730年),翰林院庶吉士徐骏在奏章里,把“陛下”的“陛”字错写成“狴”字,雍正皇帝马上把徐骏革职。
知道这些不会是讨欢心的话题,在其后的奏折中对这两事便再无一言涉及,对刘翱也是匆匆砍头了事。天威难测,对于它而言,有些问题无关对错,而是根本不应该存在。